《市场消费》

为何建议当下关注中证A50ETF?

· · ·

岁序更新,展望2025年权益市场,国内政策支持,流动性充裕,机构对市场的结构性机会更加乐观,风格有望在中大盘以及蓝筹股延续,其中,中证A50指数价值愈发凸显。

借道ETF等指数产品,尤其是宽基ETF布局A股,正逐渐成为投资者们首选的投资方法,年内ETF规模突破3.6万亿、股票ETF资金净流入超万亿,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国内被动型基金的3.34万亿元规模首次超越了主动型基金的3.15万亿元规模……这都意味着越来越多投资者加入ETF阵营。

目前,国内股票ETF数量超800只,行业马太效应愈发显著,千亿规模ETF数量、规模不断增多,新指数、新基金层出不穷,站在当下,怎么选择一只趁手的投资工具,成为不少投资者面临的第一道难题。

投资ETF,首先看指数。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推出的宽基典范中证“A系列”指数,让市场看到了指数编制的革新能力。在传统宽基市值选样的基础上,中证A系列指数编制上推陈出新,编制思路上聚焦行业均衡、新兴行业覆盖、ESG投资理念以及互联互通筛选等特点。

目前,随着中证A100指数的更名,“A系列”已经形成了中证A50、中证A500以及中证A100三大核心宽基指数体系,该特色指数体系与沪深300、中证500为代表的中证主要规模指数系列形成互补,多维度刻画资本市场结构变化以及宏观产业转型。

“924”利好政策推出后,A股走出一波快速上涨行情,中证“A系列”成为真正的“吸金王”,合计吸金近3000亿元。当下,面对又一次超预期的政策红利之下,应该选什么?

作为旗舰指数中的精品,中证A50指数无疑是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首批10只中证A50ETF之后暂无新批。同时,中证A50指数自今年1月2日发布以来,至今回报率达15%,跑赢同期其他核心宽基指数(数据来源Wind;截至12月13日)。

其中,平安中证A50ETF(基金代码:159539)尤为值得关注,自成立之初就占据规模优势。“924”行情以来,该产品在10月17日突破70亿元、11月1日突破80亿元,交易量、规模长期位居10只中证A50ETF第一。(数据来源及说明详见文末。)

为什么是中证A50?

早在今年年初,一句“龙年就要买龙头”开启了中证A50ETF的发行,也拉开了中证A系列时代的序幕。

截至当前,中证A指数系列集齐了中证A50指数、中证A500指数以及中证A100指数,三只指数均是在中证全指中基于传统的市值规模与流动性进行筛选,并在选样时融合行业均衡、ESG、互联互通等要素,拓展了可投资性的评价维度。

不过,同样是均衡视角,但是略有差异,以中证A50指数为例,其会选取中证三级行业龙头,要求成份股为所属中证三级行业中近一年日均自由流通市值最大的,因此指数覆盖了50个不同的中证三级行业。中证A50指数的成份股平均市值约为2700亿元,在中证A系列中,可谓是价值派,因此,中证A50指数也被成为A股新“漂亮50”。

那么,中证A50指数的“漂亮”体现在哪里呢?

一是业绩漂亮。从历史业绩来看,无论是近5年还是近10年,用中证A50做核心资产配置的表现,比用中证A500或沪深300都要好。

拉长周期至10年看,截至11月22日,回报率方面,核心宽基指数的排序是这样的:中证A50>中证A500>沪深300>中证全指。近10年中证A50指数年化收益6.8%,高于中证全指(2.8%)和沪深300(3.2%)。假设一个投资者在过去10年满仓中证A50指数,那么他会累计跑赢市场整体平均水平60%。

再看近5年回报率,中证A50指数年化收益8.9%,高于中证全指(7.7%)和沪深300(7.1%),即如果一个投资者在最近5年满仓中证A50指数,那么他会累计跑赢市场整体平均水平10%。

最终反应在指数业绩上,过去10年,中证A50有7年跑赢沪深300和中证A500,且跑输的年份,基本是由于当年的小市值股票更强造成的。

作为聪明钱,外资也向来青睐中证A50指数成份股,历史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3年,北上资金持有中证A50指数成份股的市值占比均值达到46.21%,可见中证A50指数成分股也是北向资金的重点持仓。

二是指数编制更为“漂亮”。

中证A指数系列之所以一经推出即备受关注,核心在于其颠覆性的指数编制方法,在选样时,中证A指数系列均会剔除中证ESG评价结果在C及以下的股票,并且要求成份股在沪股通或深股通范围内。同时,这三只指数都会从行业均衡视角反映A股核心龙头公司的表现。

在业内看来,这种行业均衡的编制方法,有助于提升指数与市场整体行业分布的“贴合度”,降低行业集中度过高的风险,同时也使指数能更好地刻画资本市场结构变化及宏观产业转型,提升新兴产业占比,引导资金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

相比沪深300与上证50,中证A50指数降低了对银行、食品饮料等行业的权重,提升了电力设备及新能源与医药的占比。该指数行业分布广,聚焦中国新经济增长引擎,指数成分更具成长特征,更能代表新一代核心资产;相较于中证A500指数,其更聚焦,也能更好的捕捉到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红利。

三是成份股更“漂亮”。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指数之间长期业绩的差异,最终来源于指数成分股的长期盈利增长能力(净利润增速)的差异。

5000多只股票里,只取50只龙头个股。龙头企业拥有更强的定价能力,竞争优势更明显,盈利能力更强,体现为更高的ROE(净资产收益率)。

从数据来看,中证A50指数中净资产收益率(TTM)超过所属二级行业指数的成分股合计权重占比88%。从盈利能力ROE来看,中证A50(11.88%)高于中证A500(9.95%)及沪深300指数(10.01%),这反映出其指数成分股整体具有更高的盈利能力和增长动力。

数据来源:Wind,截至11月22日

四是分红“漂亮”。

今年以来,监管层、交易所持续引导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力度和频次,上市公司利用分红来回报股东的意识也大幅提升。上市公司持续稳定分红的同时,投资者也越来越重视分红回报。从成分股分红率来对比,中证A50指数长期分红尤为漂亮,近10年分红率对比,中证A50>沪深300>中证A500>中证全指。

平均分红率来看,中证A50近十年平均分红率为2.14%,高于沪深300的2.03%,更远高于中证A500和中证全指同期的1.78%、1.44%。这也意味着中证A50盈利分红能力更强,更具备投资价值。

买方投顾场景下的配置利器

成本低廉、交易便利、风险分散、操作透明,多重优势之下,ETF等指数基金作为资产配置的利器。

国内资管行业正在经历从卖方向买方投顾转型的时期,未来,以买方投顾的视角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资产配置服务是未来财富管理的主要方向,由单一产品销售向组合产品销售转变,由单一资产配置向多元化资产配置转变,从而让整个行业加速迈向买方投顾化、市场配置化、解决方案化。在一过程中,ETF将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从海外经验来看,投顾使用最多的投资工具是ETF,当主动基金向被动基金转型的过程中,投顾的价值被放大,有观点认为,未来基金的展业模式将从“明星基金经理+渠道”向“投顾+ETF”全面转型。

在这一背景下,中证A50ETF对于投顾而言,有三重意义:

一是因成分股更优秀、长期业绩更好,在资产配置中,中证A50ETF可以作为底仓,从组合管理的角度看,中证A50的定位更加清晰,可以在组合管理中通过配置来熨平非系统性风险;

二是在大小盘轮动策略中,信号指向大盘时,优先选择中证A50ETF;

价值还是成长,是市场亘古不变的讨论,从今年来看,截至9月底,价值型股票和高红利股票受到市场青睐,而中小盘股的表现则相对逊色。市场风格转向发生在“924”行情之时,但近期,市场资金再次偏向红利主题,价值风格占优的风格有望持续下去。

三是作为核心资产,中证A50ETF长期趋势向好,可纳入定投策略的投资标的。

在锚定方向之后,如何在同质化产品中找出自己的投资标的,其实并不难。ETF投资有一条黄金准则,即选规模大,流动性好,成立时间早的。

平安中证A50ETF(基金代码:159539)成立于2024年3月4日,上市时间为2024年3月12日,是同期同类中证A50ETF中上市时间最早产品。由于基金运行时间超过半年,在投资、交易、运营方面都比较成熟,可有效降低投资者申赎、交易、套利时面临的风险。

再看规模,截至12月10日,平安中证A50ETF最新规模达到85.15亿元,以较大规模优势领先同类产品。此外,产品流动性也保持领先。

同类产品:指首批上市的10只中证A50ETF。如无特殊说明,文中数据均来源Wind。

风险提示:本产品风险等级:R3(中风险)。本材料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外部报告资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对任何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不代表对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投资回报及经营业绩等的任何承诺和预期。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因外部经济状况变化(如利率、市场趋势和不同投资组合中的不同商业环境以及使用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投资者不应以该材料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信息做出决策。文中提及个股仅供参考,不构成股票推荐,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请投资人关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