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证券时报编辑 王小伟
历史规律显示,每隔七八年,资本市场就会出现一轮相对活跃的并购浪潮。面对这一轮活跃周期,上市公司及投行、风险投资机构等整个产业链条,都充满热情。与此前从规模经济论、资源基础论、产业组织论等多个维度来观察不同,这一轮并购重组热潮的驱动力,更多表现为转型赴新,这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主浪潮是一致的。
相较于产业逻辑和商业逻辑而言,无论是“蛇吞象”式并购,还是跨界并购,抑或是“类借壳”,这些都是外在表现形式或交易模式,不能将它们作为并购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而需要以其是否有助于上市公司和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为更核心的考量要点。
每一轮并购重组活跃期,一方面会有创新型交易的出现,另一方面往往也会伴有投机案例的偶发。这就如同开窗通风,往往就会伴随着蚊蝇飞入一般。
例如,以往并购重组活跃季,会存在个别上市公司盲目收购、并购标的业绩变脸、上市公司对标的整合管控不力等问题。尤其是盲目跨界收购和“三高”收购,不仅短期存在较大的炒作风险,长期更蕴含着后续整合管控失效、业绩承诺无法实现等风险,它们也往往会成为导致并购重组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
这一轮并购热潮所诞生的监管环境与以往不同,注册制全面铺开和合规严监管常态化是两大关键词。面对可能出现的新的活跃周期,需要厘清的是,活跃并购重组不等同于放松监管。
从监管指向看,所鼓励的方向是上市公司聚焦主业实施并购重组、提升投资价值,支持传统产业企业并购新质生产力资产转型升级。对于规范程度相对较差、交易执行能力较弱的“壳公司”,盲目跨界并购交易从严监管,严厉打击“借重组之名、行套利之实”等市场乱象。同时,“高承诺、高估值”的定价模式,也需要交易各方摒弃、改变。
这种指向更像是一根平衡木。一端是鼓励与包容,发挥并购重组作为企业外延式发展的作用,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另一端是防范可能出现的乱象,尤其是对于 “炒壳”“玩概念”“忽悠式”重组的紧盯和打击。
热情之外,也需理性。比如,市场的不确定性、文化整合挑战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并购的成功率。而不当的并购决策,也可能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经济效率的下降。在并购热潮初起之际,此类风险也值得提前作出预判。
收益是风险的对价。在新一轮并购重组活跃期,乐观者容易抓住机会;谨慎者容易规避风险。无论何种选择,产业逻辑与运作合规,永远是这一轮并购重组“赶潮者”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