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消费》

券商投行业务质量评价结果公布11个评级

· · ·

  编辑《证券时报》 程丹 许盈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近日发布的《2024年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质量评估结果》,共有11家证券公司获得A级评估,华泰联合和中信证券连续三年获得A级评估。同时,66家证券公司获得B级评估,19家获得C级评估。

  同时公布债券业务质量评价结果和财务顾问业务质量评价结果。2023年,在96家债券承销和委托管理公司中,A类17家,B类60家,C类19家。在37家开展财务顾问业务的证券公司中,A类6家,B类24家,C类7家。

  实践质量评价是激励和约束证券公司提高投资银行业务实践水平的重要途径,“列表”结果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从评价对象来看,参与证券公司包括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96家证券公司,包括股票赞助商、债券承销、并购重组财务顾问和全国股票转让公司(北京证券交易所)相关投资银行业务,只开展持续监管业务的证券公司不包括在评价范围内。

  具体来说,96家券商中有11家被评为A类,约占11%,与往年基本持平。分别是财信证券、长城证券、东方证券、国泰君安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联合证券、申万宏源证券、招商证券、中泰证券、中信证券、中邮证券。

  B类券商占近70%,包括中金公司、广发证券、中信建投、平安证券、华信证券等。

  C类证券公司占近20%,包括川才证券、东北证券、东莞证券、东兴证券、国都证券、国融证券、红塔证券、华宝证券、华创证券、华金证券、华龙证券、华西证券、华兴证券、民生证券、瑞信证券(中国)、瑞银证券、万和证券、银河证券、浙商证券等。

  “上述类别的划分主要反映了证券公司股票赞助商、债券承销、并购重组财务顾问和股票转让公司(北京证券交易所)四种投资银行业务质量、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实施和服务高水平技术自力更生的相对水平,不涉及证券公司的信用状况和业务资格评估。”中国证券业协会表示。

  与2023年的评估结果相比,17家券商的排名有所提高。

  具体来说,东方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申万宏源、招商证券等7家证券公司均从B类跃升至A类。国盛证券、金源统一、开源证券、山西证券、西部证券、西南证券、永兴证券、中山证券、中天国富和中原证券均从C类升至B类。

  有进步者就有退步者。浙商证券排名连续两类,从A类跌至C类;第一创业承销保荐人、金源证券、南京证券、申港证券、湘财证券、信达证券、中金公司均从A类跌至B类;东莞证券、东兴证券、华宝证券、华龙证券、华兴证券、瑞信证券(中国)、瑞银证券、万和证券、银河证券从B类跌至C类。

  根据现行《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质量评价办法》,参与评价的证券公司存在重大负面事项,如证券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因投资银行业务违规被追究刑事责任、中国证监会或其他金融监管部门行政处罚、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或中国证监会暂停或撤销证券公司业务资格的,评价分类不得确定为A类。

  另一个例子是,如果证券公司因投资银行业务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或者发行人和上市公司因投资银行业务被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和立案调查,且其违法或涉嫌违法行为与证券公司有重大关系,证券公司的评估分类不得确定为A类。

  招商证券相关负责人指出,只有高标准、严格要求,建立长期机制,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建设防火墙,严格防范业务风险,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响应国家号召,积极筛选代表新生产力和金融“五大文章”的优质项目,如最近推动国内数据库领先企业梦想数据在科技创新委员会上市;二是加强投资银行全过程控制机制,建立和完善投资银行业务实践质量过程评价机制,加强金融技术应用、创新内部控制和调整手段,充分调查项目潜在风险;三是加强投资银行文化建设,提高投资银行人员的实践能力和合规意识,保持道德底线、合规底线、专业底线和实践底线。

  中国证券业协会表示,下一步将及时总结评价的实践经验,根据监管部门和会员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研究和优化评价指标,进一步加强各类业务评价的协调,更好地发挥投资银行业务质量评价机制的激励约束作用,促进证券公司更好地发挥“看门人”的作用,不断提高投资银行业务实践质量,促进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