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消费》

医疗器械营销新范式:顾斐的创新实践与生态重构

· · ·

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高端医疗器械的普及不仅依赖于产品的创新突破,更需要精准高效的市场触达。从心脏支架到神经介入器械,从院内培训到全渠道推广,医疗器械营销领域正经历着从传统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的深刻变革。在这条转型之路上,一位深耕行业十七载的女性专家以持续的创新实践,为医疗器械营销领域开辟出智能化新路径——她就是现任健适集团成员公司冠脉介入市场部经理顾斐。

从美敦力、波科等跨国巨头的核心岗位,到健源医疗等本土企业的战略操盘手,她始终站在医疗器械营销变革的前沿,用技术赋能行业,用创新重塑生态。

一、扎根临床:从医生教育到市场策略的底层逻辑构建

顾斐的职业生涯始于2007年赛诺菲安万特的市场助理岗位。彼时,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仍以传统销售模式为主导,但她在参与糖尿病胰岛素产品推广时发现,医生对新技术的学习需求远未被满足。“产品手册上的参数再漂亮,如果医生不理解技术原理,推广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这一洞察成为她职业转型的起点。

任职美敦力时的心血管介入医生教育培训工作,是她职业生涯的转折点。2009年,国内心血管介入技术尚处起步阶段,她主导搭建的“市场导向型医生培训平台”,首次将海外顶尖术式引入国内,通过跨国学术交流、手术直播、标准化课程体系,帮助数百名医生掌握复杂PCI技术。这一经历让她深刻意识到:医疗器械营销的核心,是搭建临床需求与技术供给之间的桥梁。

在波科国际担任心脏介入产品经理期间,她进一步深化了这一理念。面对Guidezilla(微导管)等新产品的上市挑战,她摒弃传统的“硬推广”模式,转而从临床痛点切入:针对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手术成功率低的难题,她联合顶尖专家设计“CTO攻克计划”,通过手术演示、病例竞赛、技术分级认证体系,推动产品与术式共同成长。这一策略不仅让产品迅速打开市场,更间接推动了中国CTO介入治疗水平的提升。

二、智能革命:五年五创新,定义医疗器械营销新范式

如果说早期职业生涯是临床思维的积累,那么顾斐在2021年后的创新爆发,则彰显了她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前瞻判断。

2021年,顾斐加入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担任高级市场经理,开启了医疗器械营销的智能化转型探索。针对子痫前期筛查产品线的渠道管理难题,她主导开发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医疗器械销售商控管理系统V1.0”得以派上用场,这项技术成果将智能合约技术引入供应链。系统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产品物流数据,结合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实现从工厂到医院的全程追溯。在浙江省试点期间,某经销商试图跨区销售的价值80万元货物被系统自动锁定,触发智能合约冻  结其账户。这一创新使渠道违规率下降72%,库存周转效率提升45%。

与此同时,顾斐敏锐捕捉到线上学术传播的变革机遇后,原创研发出了技术成果“医疗器械产品信息线上精准投放系统V1.0”,这项技术成果能够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医生学术行为数据,在专业医学平台实现“千医千面”的内容推送。例如,针对冠脉介入领域,系统可自动识别专注于分叉病变研究的医生,定向推送相关产品临床数据及手术案例。该成果获得“2023年度医疗器械营销领域创新科技成果”奖项,并在全国30余家胸痛中心落地,直接推动健源医疗当年冠脉产品销售额增长37%。

此后两年间,顾斐的创新技术持续迭代:2023年自主研发的“基于医疗器械品牌评价数据的营销推广系统V1.0”,通过整合医院采购数据、科研合作网络、KOL影响力指数,构建了动态品牌健康度模型;同年,她还自主研发了“面向大数据和回归分析预测算法的医疗器械市场分析系统V1.0”,则能够深度挖掘海量市场数据,精准预测不同医疗器械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市场需求走势。2024年,她面向互联网医院自主研发的“用于互联网医院的医疗器械数字营销管理系统V1.0”,打通了线上问诊、器械适配、售后服务的闭环链路。这些技术成果无一不紧扣行业痛点——当传统“关系型营销”遭遇带量采购、合规监管等挑战时,她用数据与技术重构竞争壁垒。

三、生态重构:从单点突破到行业基础设施的搭建

顾斐的行业影响力,不仅在于技术创新,更在于她对营销生态的系统性重塑。在澳科利耳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担任业务发展经理期间,她主导建立的人工耳蜗全国售后服务网络,覆盖600余家医疗机构,首次将“终身用户服务”理念引入高值耗材领域。通过定期设备巡检、患者康复跟踪、医生技术迭代培训,该体系将客户续购率提升至89%,成为业内服务标准化的标杆案例。

2023年,她推动健源医疗与长三角地区胸痛中心联盟的战略合作,创新“区域学术共建”模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病例库建设、手术技能模拟培训中心、科研课题联合申报,将产品推广融入临床能力建设。这种“去商业化”的学术生态,使健源医疗在集采压力下仍保持高端球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更深远的影响来自她对行业人才的培养。作为华夏双创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她设计的“医疗器械营销工程师”认证体系,首次将临床医学、数据分析和合规管理纳入能力矩阵,目前已为行业输送200余名复合型人才。2024年,她担任未来科技论坛“第五届未来科技论坛‘医疗器械市场营销顶尖创新人才’”奖项评审副主任时强调:“未来的医疗器械营销,必须是‘技术+医学’的双核驱动。”

四、向实而生:技术落地与商业价值的平衡术

顾斐的每一项创新都带有鲜明的实用主义烙印。2023年她自主研发的“面向大数据和回归分析预测算法的医疗器械市场分析系统V1.0”,在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子痫筛查产品线应用中,通过分析全国妇幼保健院的产科量、高危妊娠比例、医保支付能力等40余项参数,精准锁定首批300家目标医院,使市场开发周期缩短60%。该系统后被多家跨国企业采购,用于新兴产品的区域优先级评估。

对于今年入选中科胜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北京中科胜创国际科技发展中心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用于互联网医院的医疗器械数字营销管理系统V1.0”技术成果,顾斐提出“流量池+信任链”的双层架构:一方面对接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数据,挖掘潜在器械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人工智能虚拟助手提供7×24小时产品答疑,建立医患端的即时信任。在浙江某三甲医院试点中,该系统使神经介入器械的线上咨询转化率提升至28%,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从外资企业到本土创新,从一线推广到战略规划,顾斐的职业生涯映射出中国医疗器械营销的进化史。当被问及成功的核心要素时,她的回答始终未变:“比起技术本身,更重要的是理解技术如何服务于人——无论是让医生更高效地救治患者,还是让创新产品更精准地抵达需要的人。”

正如她在华夏双创研究院授课时强调的:“智能化不是替代人的价值,而是让人的价值被更多人看见。”在这条探索之路上,顾斐依然在书写新的答案。(记者/苏筱)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