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消费》

四大因素驱动 30股中期业绩连年增

· · ·

  证券时报编辑 匡继雄

  上市公司2024年半年报业绩陆续披露,部分公司业绩复苏,净利润成功转亏为盈;部分公司业绩增长势头强劲,净利润水平创历史新高;部分公司上市以来业绩连续增长,实属稀缺,展现出强大的增长韧性。

  30股业绩连续增长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8月1日,根据已披露的2024年上半年业绩数据(含定期报告、快报和业绩预告,其中业绩预告取净利润下限值),剔除2023年后上市个股和北交所个股,以及2023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小于0.5亿元的个股后(避免基数效应影响),有30只个股上市以来上半年净利润连续增长。

  从上市时间来看,恩华药业业绩连增时间最长,公司于2008年上市,已连续16年半年报持续增长。公司主要从事中枢神经类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涵盖麻醉镇痛类、精神类和神经类等药物。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7.63亿元,同比增长15.13%;归母净利润6.29亿元,同比增长15.46%,主要与老产品的稳定增长、近年获批的麻醉系列产品快速增长等因素有关。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同时获得外资和内资的青睐。截至7月末,北上资金持股占比达1.6%;截至6月末,公募基金持股占比达9.34%。

  从行业分布来看,医药生物行业个股相对较多,恩华药业、百洋医药、康龙化成、川宁生物、心脉医疗上市以来半年报业绩持续增长,其中康龙化成、川宁生物盈利能力居前,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均超7亿元。

  川宁生物主要从事生物发酵技术和合成生物学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3亿元至7.7亿元,同比增长86.76%至97.00%。国投证券表示,川宁生物AI技术赋能发酵工艺优化、区位优势带来的资源禀赋等竞争优势持续显现,促进整体成本管控能力持续提升,叠加中间体市场景气度持续,有望驱动公司业绩延续良好表现。

  康龙化成是一家领先的全流程一体化医药研发服务平台,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0.55亿元至11.43亿元,同比增长34%至45%。开源证券认为,公司市场需求逐步恢复,新签订单稳健增长,鉴于公司各业务板块环比逐渐改善,维持“买入”评级。

  四大因素驱动业绩连增

  数据宝梳理发现,主要有四大原因驱动上述个股业绩持续增长:

  一是市场需求增加。多家公司受益于所处行业的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订单增加和产品销量提升,进而促进业绩增长。例如,川宁生物由于市场需求的增加,公司主要产品实现量价齐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二是技术创新与新产品推动。一些公司通过新产品、新技术或产品升级来满足市场需求,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半导体、光伏设备、医疗器械等领域,企业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是推动业绩增长的关键因素。例如,医疗器械行业的心脉医疗通过在创新性产品Castor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等产品的持续发力,以及新产品的快速增长,提高了公司在相关市场的竞争力,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的稳步增长。

  三是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部分公司通过加强成本控制、实施精益化管理和数智化建设,提高运营效率和产品装箱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提升盈利能力。例如,华峰铝业报告期内积极实施生产精益化管理、数智化建设和绿色低碳升级转型,进一步促进成本优化、效率提升。

  四是市场拓展。部分公司通过国内外市场的拓展,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例如,芯碁微装加大东南亚地区的市场布局,设立泰国子公司,增强海外客户的服务能力;华测导航积极拓展行业应用,打造公司品牌影响力,推动资源与公共事业等相关业务领域及海外区域营收实现快速增长。

  8股有望持续高增长

  对于这些半年报业绩连增的个股,其下半年或明年的业绩是否可持续增长呢?

  据数据宝统计,上述30只业绩连增股中,有8股获5家及以上机构评级且预测今明两年净利润增速均超过30%。

  从机构关注度来看,海光信息获30家机构评级,机构一致预测公司今明两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5.94%和38.35%。

  海光信息主要产品包括高端通用处理器和协处理器,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7.88亿元至8.86亿元,同比增长16.32%至30.78%。华福证券表示,随着国内信创市场自主可控浪潮的兴起,以及AI大模型驱动的算力芯片需求迸发,行业发展机遇良好,海光信息作为国产算力龙头有望持续拓展国产替代份额。

  从机构一致预测净利润增速来看,仕净科技获7家机构一致预测今明两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02.12%和45.74%,均位居首位。

  仕净科技是多行业领域的工业污染治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2亿元至1.5亿元,同比增长16.14%至45.17%,业绩增长主要与公司污染防控装备业务板块保持稳健增长、降本增效等因素有关。中信建投证券表示,仕净科技主营业务竞争力较强,盈利能力稳定,TOPCon电池业务将在2024年贡献业绩增量,同时公司CCUS业务未来可期。

  (本版专题数据由证券时报中心数据库提供 翟超/制图)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