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25年1月3日,西部证券宣布,公司于2024年2月26日召开了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a股的提案》。根据公告,公司计划利用自有资金回购部分a股,回购金额为5000万元至1亿元,自股东大会批准之日起12个月内实施。
回购价格上限经过两次调整:2024年6月26日,回购价格上限由8.26元/股调整为8.17元/股;2024年10月24日,受2024年半年度分红分红影响,回购价格上限再次调整为8.16元/股。
从时间线上看,西部证券的回购计划呈现出独特的节奏感。根据公告,公司于2024年12月31日首次以8.1597元/股平均价格回购35.32万股,仅占总股本的0.01%。2025年1月2日、1月3日,累计回购规模迅速扩大至614.79万股,累计回购交易5009.60万元,完成回购计划下限。
从股价走势来看,2024年2月26日获得回购授权时,公司股价为6.79元/股(前恢复,下同),处于股价上涨期,随后在2月28日触及8.22元/股的阶段性高点。此后,股价经历了几个月的调整,直到7月25日跌至5.89元/股的低点。在此期间,西部证券没有实施回购计划。
图为西部证券股价
资料来源:wind
经过近两个月的横盘整理,公司股价在第四季度迎来了强劲上涨,并在11月11日创下11元/股的新高。然而,年底,股价再次承受压力,特别是在12月31日至1月3日的三个交易日,连续下跌4.34%、3.80%和3.44%最终收于7.57元/股。在这个市场情绪相对低迷的时期,公司选择开始回购。
图为西部证券股价
资料来源:wind
在资本市场上,股息策略不仅是回报股东的重要途径,也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关键工具。在这方面,西部证券表现出稳定和可持续的态度。
自2012年上市以来,公司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的现金股息记录,累计现金股息规模已达41.52亿元。从股息率的演变可以看出,公司对股东价值的关注:2013年为0.48%,但到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上升到0.8%和1.41%,呈逐步上升趋势。更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施了中期股息,每10股分配0.10元(含税),进一步突出了积极回馈投资者的战略意图。这一持续稳定的股息政策不仅传达了公司经营的确定性,而且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图为西部证券股息率
资料来源:Wind
从收入规模来看,西部证券近年来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84亿元,2021年上升至67.51亿元。虽然2022年短暂回调至53.08亿元,但2023年强劲反弹至68.94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44.31亿元,同比下降22.59%。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第四季度a股交易活动明显增加,预计将对公司2024年的年度业绩提供有力支撑。
仔细研究各业务线的表现,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特征:
经纪业务面临压力。该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从2021年的12.43亿元下降到2022年的9.66亿元和2023年的7.94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同比下降11.59%,但随着2024年第四季度市场交易活动的增加,预计该业务年度业绩将稳定。这种情况反映了传统渠道业务面临的转型压力和行业佣金率持续下降的挑战。
自营业务具有很强的韧性。根据投资净收入和公允价值变化净收入,扣除对合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的投资收入估计,该业务收入从2020年17.63亿元增加到2023年22.87亿元,仅2022年受市场波动影响暂降至10.02亿元。这表明该公司在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16.09亿元,同比下降12.68%。
图为西部证券自营业务收入
资料来源:Wind
投资银行业务类似于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从2020年5.29亿元下降到2023年3.6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同比大幅下降38.23%至1.62亿元。从项目质量来看,Wind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共有8个保荐项目,其中3个主动撤回,撤回率为37.50%。相比之下,2023年的11个保荐项目没有撤回。这反映出公司仍需加强项目储备和风险控制控制。
图为西部证券保荐项目撤销情况
资料来源:Wind
西部证券的净利润趋势弱于收入表现。2022年,净利润同比下降67.88%至4.58亿元。尽管2023年160.21%至11.98亿元大幅反弹,但仍未能超过2021年14.25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7.48亿元,同比下降17.10%。利润方面的这种波动反映出公司在优化业务结构和提高收入质量方面仍面临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西部证券在成本控制方面表现出强大的能力。虽然收入波动,但管理费用占收入的比例保持相对稳定,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即使2022年收入下降21.37%,管理费用占收入的比例仍保持在38.93%,在2020年40.09%和2021年37.14%之间。这反映了公司在成本管理方面的持续努力。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