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消费》

推进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 · ·

  本报编辑寇佳丽

  低空经济是新质量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中国竞争布局的新轨道。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是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今年下半年以来,上海、南京、苏州、成都等地出台了围绕低空飞行服务的新政策(包括征求意见稿)。例如,12月3日,南京市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并解读《南京市低空飞行服务保障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据悉,《办法》共有37章,分为六章:总则、服务保障体系建设、飞行主体管理、飞行活动服务保障、安全监督和附件,将于2025年1月1日生效,试行两年。

  低空飞行服务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服务体系,涵盖了从飞行计划制定到协助救援的各个环节,包括但不限于低空咨询服务、空域协调服务、气象服务、监控服务和平台建设。随着无人机等低空飞机在物流、摄影、农业、林业、植物保护等场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低空飞行的需求不断增加,低空飞行服务已经进入公众视野。

  积极探索低空飞行服务良好发展的有效途径,将更好地护送低空经济“腾飞”。“目前,低空经济的各个细分领域都处于从0到1的萌芽阶段,市场化培育和商业化都需要一定的基础。许多地方积极探索低空飞行服务领域,不仅是巩固基础的过程,也是低空飞行信息平台和安全监督平台的建设过程,有助于吸引行业企业进行当地投资和定居,促进产业集群发展。透镜咨询创始人程玉清告诉《证券日报》编辑。

  编辑发现,为了促进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许多地方强调要提高低空空域管理能力。例如,上海交通委员会发布了上海低空飞行服务管理能力建设实施计划,“促进空域基础分类工作”“结合场景应用需求和区域发展要求,探索建设关键区域低空数字双胞胎系统,准备低空视觉飞行地图,城市规划设置一批低空飞行路线”。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董晓宇告诉《证券日报》,低空经济涉及多领域产业融合,低空空域是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特殊的交通领域。提高低空域管理能力,可以打破部门分割和行业壁垒,建立协调管理机制,使各行业协调空域使用,更好地适应人们对低空旅游和通勤的多样化需求。确保低空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

  此外,许多地方还选择分阶段推进低空飞行服务安全系统的建设。董晓宇分析说,分阶段实施可以降低施工难度,合理控制风险,有利于逐步探索运营管理经验,合理优化资金分配投资。

  自今年年初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许多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然而,在推进低空飞行服务安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仍面临着空域管理协调困难、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服务安全设施不足等问题。

  中国信息协会执行董事、中国(成都)低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朱克力在接受《证券日报》编辑采访时表示,中国许多地方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最初有能力支持低空经济的发展,但仍需要不断优化和升级。为了改善低空飞行服务,地方有关部门需要共同努力,特别是关注低空飞行场景的扩展,探索进一步完善低空飞行服务在具体场景中的重点和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经济发展与经济风险研究中心主任邓州告诉《证券日报》编辑:“低空飞行服务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制度障碍。各地要抓住机遇,从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进一步完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