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消费》

“价格战”打不出高质量的投资银行

· · ·

  周尚伃

  近日,某上市证券公司因个别项目保荐工作独立性不足、保荐费收取过低两大问题,被监管部门发出警告信,并记录在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中;同时,两名保荐代表也被责令改正。这个案例揭示了投资银行打“价格战”背后的隐忧。

  在证券行业140多家证券公司中,约70%具有保荐承销资格。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业务日益同质化催生了投资银行“以价换量”的竞争模式,“价格战”已成为一些投资银行获得市场份额的共同策略。但是,投资银行业务的核心是服务实体经济,追求高质量发展。“价格战”不仅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而且可能成为阻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隐患,进一步抑制业务创新活力。

  笔者认为,投行打“价格战”弊大于利。一方面,“价格战”往往以牺牲服务质量为代价,保荐费用过低难以覆盖必要的执业成本,更难以保证服务质量。在实践中,一些证券公司可能会通过降低服务成本来吸引业务,如低于成本线的报价、成本结构的不透明度等,以争夺业务和市场份额。这种做法很可能导致在尽职调查、风险评估等关键环节投入不足,从而影响整个项目的质量和安全。例如,上述受处罚的证券公司没有有效地敦促发行人如实披露之前雇佣的赞助商的情况,一些尽职调查没有履行职责,项目审批环节缺乏关注项目的重要风险点,核心环节没有充分关注项目组回答核心成员问题的事实依据。这种“以价换量”的竞争方式,不仅最终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还会侵蚀投资银行自身的品牌价值和市场信誉。

  另一方面,“价格战”破坏了行业的公平竞争生态。当一些投资银行通过“价格战”抢占市场时,坚持高标准服务的公司将面临不公平竞争的压力。这种恶性竞争可能迫使其他公司降低标准来维持竞争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长期以来,赞助商业收费的合理性一直是基于时间成本、能源投资、直接成本、项目创新和复杂性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保荐机构应当对项目实施成本和风险责任进行综合评估,合理确定报价,不得以明显低于行业定价水平的不正当竞争方式招揽业务。

  与寻求短期利益的“价格战”相比,投资银行发展的长期计划是关注如何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提高执业质量,降低合规风险。笔者认为,投资银行的良性竞争应以专业能力、服务质量和风险控制为基础。首先,投资银行应加强内部管理,确保业务的独立性和合规性。其次,投资银行要注重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提供差异化、高附加值的服务来吸引客户,而不是简单的价格竞争。最后,投资银行要加强行业自律,共同维护公平、透明、有序的市场环境。

  目前,资本市场改革有序实施,投资银行也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建设一流投资银行的目标下,培育核心竞争优势,拓展业务深度和广度,寻求新的增长点,也成为投资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令人欣慰的是,该行业目前呈现出差异化的竞争格局。许多坚持特色、优质、差异化发展的中型证券公司在投资银行业务中“蓬勃发展”,多年来一直跻身行业前十甚至前五名。与“价格战”相比,券商“各凭本事”的良性竞争更具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投资银行发现价值、促进合理定价的初衷。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