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25年4月21日,北京——在国家大力推进低空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我国低空经济正以年均超30%的增速重塑产业格局。从政策创新到技术突破,从区域试点到全球竞合,这一万亿级新兴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作为国内首个聚焦低空经济的综合性资源服务平台,低空经济网分享解析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将于2025年突破1.5万亿元,并有望在2030年形成覆盖“技术标准-场景创新-全球输出”的完整生态链。
政策创新:空域改革释放“蓝色国土”潜力
根据最新发布的《低空经济发展路线图》明确,2025年我国将实现3000米以下空域分层管理,划定全国性低空飞行主通道,并推动1200米以下轻型航空器“自由飞”试点。香港特区率先启动“监管沙盒”机制,38个试点项目涵盖跨境物流、紧急救援等领域,与深圳、澳门协同探索空域管理新模式,为全国提供制度创新样本。
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国低空飞行架次同比激增210%,新注册通航企业月均增长15%,应急救援响应时效提升40%。
技术突破:从“能飞”到“智飞”的产业革命
· 核心装备自主化提速
济南空天信息山东省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数字地球低空管理平台”,实现空域网格化分层管理与飞行冲突智能预测,已在山东、江苏等地物流无人机调度中规模化应用。比亚迪与大疆联合推出的车载无人机“灵鸢”系统,实现飞行器与新能源汽车深度集成,年内将量产应用于交通巡检、灾害救援场景。
· 能源与材料创新破局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研发的太阳能氢能无人机完成24小时连续飞行测试,续航能力较传统机型提升300%,计划2026年投入青藏高原物资运输网络。中国科学院团队突破石墨烯航空电池技术,能量密度达340Wh/kg,适配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商业化运营。
· 连接器技术国产化突围
航天电器、永贵电器等企业突破高压连接器技术壁垒,飞行汽车连接器耐电压达1500V,抗振动等级达ISO 16750-3 Class 7,国产化替代率超90%。2025年低空经济连接器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00亿元,年增速达50%。
区域协同:差异化布局构建产业高地
· 深圳盐田打造“空中物流枢纽”
东部通航低空融合飞行示范基地动工,规划5万平方米空域,实现“快递入户、楼顶起降”,日均无人机配送订单突破5000单,成为大湾区低空经济核心节点。
· 重庆梁平构建“低空之城”
依托全市首个通用机场及6000平方公里空域资源,梁平区建成“低空制造+文旅+物流”全产业链生态圈,20万亩农田实现无人机植保覆盖,农药使用量减少40%。
· 济南引领技术标准输出
通过低空装备试验场与空天地一体化验证体系,济南市成为全国智慧低空技术评测中心,其“空域AI大模型”已服务顺丰、京东等企业构建无人机物流网络。
全球竞合:中国标准与技术输出引领变革
峰飞航空V2000CG货运无人机成为首款通过中美欧三方联合认证机型,亿航智能EH216-S载人飞行器获韩国起降许可,计划2026年开通首尔至济州岛低空旅游航线。美团无人机海外品牌Keeta Drone获阿联酋首张超视距配送资质,已在迪拜部署智能调度系统。
挑战与展望:构建空中经济“新支点”
尽管产业前景广阔,仍需突破三大瓶颈:
1. 技术卡脖子:航空发动机、高精度传感器进口依赖度超50%;
2. 基建滞后:全国通用机场不足500个,低空智联网覆盖率仅30%;
3. 空域管理精细化:需建立“三维立体、分层管控”体系。
低空经济网首席评论员指出:“2025年将成为产业分水岭,eVTOL商业化运营、低空智联网基建、氢能航空器量产三大里程碑事件将推动市场规模突破1.5万亿元。中国有望在2030年前成为全球低空经济核心引擎。”
*注:本文引自低空经济网(www.etbbs.com),更多深度分析请访问官网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